<li id="blupe"></li>

<dd id="blupe"></dd>

<tbody id="blupe"></tbody><rp id="blupe"><acronym id="blupe"><input id="blupe"></input></acronym></rp><dd id="blupe"><noscript id="blupe"></noscript></dd>

<th id="blupe"></th>
  1. 海南周刊 | 當電影遇上海南話

      從“海南話版”電影到原創海南方言電影

      當電影遇上海南話

      文\海南日報記者 劉曉惠

      《人生大事》中爽快利落的武漢話,《你是我的春天》中讓人回味無窮的四川話,《愛情童話》里充滿煙火氣和市井味的上海話……近年來,一大波方言影片陸續上映。相對于普通話,各地方言多了幾分接地氣的生活氣息。這兩年來,海南首部扶貧題材原創現代瓊劇電影《圓夢》、海南教育扶貧題材電影《穿過雨林》,將海南話帶到大銀幕上,讓海南聲音傳遍大江南北。

      其實,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為了讓廣大海南群眾看到、看懂、看好電影,一批用海南話配音的“海南話版”電影曾活躍在大銀幕上,演繹別樣精彩。

    《圓夢》海報。

      海南話配音,讓群眾看得懂電影

      上世紀六十年代,從萌芽階段走出來的國產電影開始迅猛發展,許多優秀影片在全國各地廣為流傳。但是,彼時的海南普通話普及率不高,大多數群眾尤其是農村群眾對于普通話的接受能力十分有限,想看但是看不懂很多精彩的電影。在這樣的背景下,“海南話版”電影應運而生,海南電影工作者采用配音的方式,讓群眾能看到、看懂、看好電影。

      據了解,當時,海南政府部門對錄制“海南話版”電影工作十分重視,從廣東瓊劇院抽調了導演周道金,并從海南話劇團及文昌、瓊山等地抽調人員和配音演員,廣東省電影公司海南分公司也抽調了技術骨干,共同完成配音工作。首部“海南話版”電影是展現新中國成立之初農民生活面貌的電影《青松嶺》。

    《青松嶺》劇照。

      1966年,“海南話版”電影《青松嶺》上映,獲得海南本土觀眾眾多好評,大銀幕上的人說著海南話,讓本土觀眾有了前所未有的親切感。

      一部“海南話版”電影的制作,需要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首先,導演要組織配音演員熟悉電影臺本,觀看影片,揣摩人物性格,再請專人將電影臺本翻譯成通俗易懂的海南話,配音演員要練習一段時間后再開始錄制。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期,是“海南話版”電影的全盛時期。當時的配音,不僅有傳統的海南話版本,還有臨高話、儋州話版本,甚至還嘗試過錄制黎族等少數民族語言版本。

    《海外赤子》海報。

      從1966年首部“海南話版”電影《青松嶺》上映,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海南先后錄制了《地道戰》《保密局的槍聲》《海外赤子》《甜蜜的事業》《苦菜花》《大河奔流》《淚痕》等多部“海南話版”電影,備受廣大群眾歡迎。

      原海南省電影公司退休職工王芙娜,曾為“海南話版”電影配過音。她告訴海南日報記者,這項工作看似簡單,其實并不容易。配音前,演員要先揣摩片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調整語氣、對照口型,再根據翻譯過來的海南話臺本反復練習,和其他配音員多次對臺詞,才能讓配音不出戲、不違和。

      “我們跟著影片劇情走,演員笑,我們就笑;演員哭,我們就哭。有時候,配音員人手不夠,我們除了給主角配音,還要為一兩個配角配音,不同人物的配音還要有所區別。”王芙娜說。

      海南話,讓電影更接地氣

      ??谑忻駝喅墒?ldquo;50后”。他還記得40多年前在??诠と宋幕瘜m露天電影院看“海南話版”電影時的情景,“露天廣場上坐滿了人,影片里說的是我們熟悉的海南話。很多聽不懂普通話的老年人,也能通過配音看得津津有味”。時過境遷,如今的劉亞成,已記不清當時銀幕上播放的是哪部影片,但是當年觀影時的熱鬧場景、喜悅之情仍深深刻在他的腦海里。

      “海南話版”電影存在的時間并不長。隨著海南基礎教育的發展、普通話的普及,海南老百姓欣賞普通話版電影再無障礙。1986年左右,“海南話版”電影的配音和錄制工作就停止了。

      “海南話版”電影給當時的海南群眾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劉亞成說,“那個年代的電影,引導人們滿懷激情投入‘四個現代化’建設,激勵了我們整整一代人。當年的配音員為群眾看到、看懂電影發揮了積極作用,他們的工作值得肯定、值得銘記。”

      如今,普通話不再是觀眾觀看電影的障礙。海南話還有留在大銀幕上的必要嗎?“當然有!”省影視家協會副主席兼秘書長林青認為,在普通話普及率不高的年代,海南話成為許多觀眾觀看電影的橋梁,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巧辦法”。如今,海南話出現在大銀幕上,是在傳播海南的“軟文化”。

    《穿過雨林》海報。

      林青是《圓夢》和《穿過雨林》的導演,這兩部影片都運用了海南話。其中,《圓夢》是純正的海南話電影,《穿過雨林》中穿插使用海南話。

      “這兩部影片都在講述海南故事、傳播海南文化,海南話在其中可以說是點睛之筆。”林青說,和普通話相比,海南話的表達方式有時更接地氣,比如“有的有錢人,有錢就假精”“你又空手來扶我的窮”等海南話臺詞,聽起來別有趣味。

      讓世界聽見海南聲音

      “牛尾搖搖打屁股,溝里泥鰍又肥肥……”來自海南澄邁的李力(化名)是一名抖音平臺網紅達人,最初通過用海南話給部分電影配音,在網上吸引了一批粉絲。在他的海南話配音作品中,有幽默的表達、深入的思考,還有在疫情防控期間號召大家齊心抗疫的呼吁。

      “剛開始用海南話給電影配音,我只是覺得很好玩,后來發現海南人對于海南話的表達更有共鳴,很多外地人對海南話的腔調、發音也很感興趣。”李力說,現在,一些海南本地年輕人已經不會講海南話。他希望通過配音的方式喚起人們對方言的熱愛,保護和傳承好海南方言,同時向更多人展示海南方言的魅力。

      人們常說“音樂無國界”。林青認為,好的電影,也是沒有地域和語言界限的。“用海南話,也能在大銀幕上演繹精彩的文藝作品。不過,客觀來說,和四川話、東北話等方言相比,海南話更小眾。要將海南方言電影傳播得更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林青說。

      目前,不少文藝工作者正在努力挖掘和創作海南題材影片。林青認為,要走好“海南話+電影”這條路,首先要培養一批具有海南本土特色、能講海南話的演員。有了人才隊伍,才能在此基礎上逐漸摸索、拓寬戲路。不同時代的海南電影人擁有不同的文化使命:過去的海南話配音演員,是為了讓更多群眾看到、看懂、看好電影;如今的海南電影人,要深入挖掘海南優秀文化,讓主流價值觀通過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隨著電影在世界各地廣泛傳播。

      林青認為,在當前這個文藝作品百花齊放的時代,海南方言電影也迎來了新的生機,“我希望借助優秀的海南題材影片,在其中穿插海南方言,讓全國甚至全世界的觀眾都能了解海南文化,聽見海南聲音”。

    責任編輯:郭微微
    •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用微信掃一掃
    • 南海網微博

      用微博掃一掃

    海南文體

    娛樂文體活色生鮮 進入欄目
    欄目推薦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技術服務 |  法律聲明 |  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海南南海網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1999-2022 地址:海南省??谑薪鸨P路30號新聞大廈9樓 電話:(86)0898-66810806  傳真:0898-66810545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966123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郵箱:nhwwljb@163.com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4612006002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2108281 互聯網出版許可證:瓊字001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瓊B2-2008008 廣告經營許可證:460000100120 瓊公網監備號:46010602000273號
    南海網備案號 瓊ICP備09005000號
    www,超碰,C0m
    <li id="blupe"></li>

    <dd id="blupe"></dd>

    <tbody id="blupe"></tbody><rp id="blupe"><acronym id="blupe"><input id="blupe"></input></acronym></rp><dd id="blupe"><noscript id="blupe"></noscript></dd>
    
    

    <th id="blupe"></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