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南客戶端、南海網、南國都市報12月29日消息(記者 林文泉)多年前,臨高縣新盈鎮洋所村因采石遺留下大大小小的廢棄礦石坑,在經過土地綜合整治完成后,如今成了企業和當地農民手里的良田。如今,廢棄礦石坑變良田,田里的莊稼綠意蔥蔥,村民在田間地頭忙碌,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昔日挖礦遺留下的水坑。
據了解,新盈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項目共涉及農用地整理、建設用地整理、生態修復、歷史文化傳承,以及美麗鄉村、現代農業、特色小鎮和文化旅游等建設內容,整治區總面積1.4萬畝,涉及6個行政村,總投資約13.73億元,工期為三年(2022年-2024年)。試點項目完成后,可新增耕地約232公頃、“旱改水”約243公頃。
“以前這里山石裸露,到處都是坑坑洼洼的采石坑,周邊居民都不敢進入,一大塊地荒廢很是可惜,更是給周邊群眾生產生活帶來不便?,F在這里通過修復,路通了,水通了,荒廢多年的地變成了良田,我們村民也得到了實惠。”洋所村村民林女士說。
受地形地貌影響,新盈鎮大部分區域為負地形的玄武巖,表土薄。由于歷史原因,濫采盜采現象嚴重,形成了很多礦石坑,既破壞了生態環境又埋下許多安全隱患。工礦廢棄地復墾項目建設規模約1480畝,既修復了環境,將曾經的廢棄礦坑轉變為優質耕地,又可為其他區域騰挪約430畝建設用地空間。
經過土地綜合整治完成后的農田。
如今,良田已成,稻谷飄香,昔日的廢棄礦石坑成為“香餑餑”。
據了解,該試點項目下一步將構建與農民利益聯結機制,引導農民全過程參與項目謀劃及建設,探索“國有企業+鎮聯合社+村合作社+農戶”的新型農業生產經營模式,在農業園區生產經營上實現企業、聯合社、合作社、農戶優勢互補,在利潤分配上實現共贏;通過探索“全域土地整治+現代農業+精品文旅+未來鄉村”的融合發展模式,探索利用資源挖潛撬動社會資本投入的路徑,引進社會投資,實現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帶動農業轉型升級,助力鄉村振興。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