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造中國人自己的“太空家園”
是中華民族的千年夢想
自1992年正式立項以來
30年間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如同一粒種子
實現從無到有
結下累累碩果
筑夢蒼穹的過程
就是一棒接一棒的過程
2022年的筑夢之旅,精彩紛呈——
01 天舟貨運飛船
2022年,天舟貨運飛船兩次發射,為乘組人員帶去物資:天舟四號貨運飛船裝載了神舟十四號3名航天員6個月在軌駐留消耗品、推進劑、應用實(試)驗裝置和樣品材料、備品備件及部分載荷等物資;天舟五號貨運飛船裝載了神舟十五號3名航天員6個月的在軌駐留消耗品、推進劑、應用實(試)驗裝置等物資,還搭載了“澳門學生科普衛星一號”、宇航用氫氧燃料電池等試驗項目,并于2022年11月12日成功對接于空間站天和核心艙后向端口,首次實現了兩小時自主快速交會對接,創造了世界紀錄。
02 搭建“天橋”
第三次出艙活動期間,神舟十四號航天員完成了天和核心艙與問天實驗艙艙間連接裝置、天和核心艙與夢天實驗艙艙間連接裝置安裝,搭建了一座三艙間艙外行走的“天橋”,航天員蔡旭哲通過“天橋”實現了首次跨艙段艙外行走。
這是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組裝完成后的首次航天員出艙活動,檢驗了航天員與組合機械臂協同工作的能力。
據介紹,問天實驗艙艙間連接裝置長度約為3.2米,重約16公斤;夢天實驗艙艙間連接裝置長度約為2.6米,重約15公斤,夢天實驗艙轉位完成標志著中國空間站“T”字基本構型在軌組裝完成,向著建成空間站的目標邁出了關鍵一步。
天空浩瀚,征程漫漫
中國航天人奮楫星海的腳步從未停滯
正如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所說
“空間站的神圣使命是
成為太空中的中國國家實驗室
支持科學家從事前沿科學探索
空間技術研究和空間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最終目的是為全人類造福。”
這是屬于中國的未來
也是屬于全人類的未來
策劃:魚瀾
編輯:章磊 劉蓮芬 劉芳 韓芳 趙婷婷
攝影:李剛 郭中正 郭程 楊冠宇 連振 劉磊 蒲曉旭 彭源 羅曉光 金良快 李鑫 才揚 汪江波 屠海超 時旭深 孫豐曉 李杰 楊志遠
視頻來源:新華社音視頻部 新華社新媒體中心
制作:張曼怡
原標題:年終報道·2022 奔向美好丨2022,筑夢蒼穹
責任編輯:楊子薇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