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財經·證券導報12月29日消息(記者 梁天琪 通訊員 文一帆)12月28日,三峽崖州100MW農光互補蔬菜大棚+儲能光伏項目正式開工。該項目由三峽能源(600905)旗下間接控股公司三峽(三亞)梅東新能源發電有限公司建設,中國電建(601669)集團海南電力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EPC工程總承包。
開工儀式現場。中國電建海南院供圖
中國電建集團海南電力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稱:中國電建海南院)黨委委員、副總經理蔡文發向海財經·證券導報記者介紹,三峽崖州100MW農光互補蔬菜大棚+儲能光伏項目(下稱:三峽崖州光伏項目)位于海南省三亞市崖州區梅東村境內,項目規劃總裝機規劃直流側裝機容量108.346MWp,場區總面積約1377畝,在場址內建設一座110kV升壓站,升壓站共占地約14.7畝。
項目投產后,年均發電量約16372.9萬kW·h,每年可減少16萬噸二氧化碳排放,與同等供電量火電廠相比,每年可節約標煤5.02萬噸,減少煙塵排放量約4.45萬噸/年。
長江三峽(海南)綠色發展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彭丹霖在開工儀式上表示,要加快項目建設進度,提升項目建設水平,強化項目運營管理,全力打造精品工程,努力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促進海南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貢獻三峽力量。
據介紹,總投資約6億元的崖州100MW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是三峽集團在瓊首個陸上光伏項目,在三峽集團高度重視、地方政府全力支持下,中國電建海南院等海南區域相關單位團結奮斗,努力克服新冠疫情沖擊,高效推動項目前期工作,年內開工目標如期實現。
蔡文發在項目開工儀式致辭中表示,三亞市作為我國“一帶一路”建設中輻射東南亞區域的橋頭堡,有著自身人才、技術及科研創新巨大優勢的同時,也有構建安全、綠色、集約、高效、低碳的清潔能源城市建設需求。三峽崖州光伏項目對促進三亞市振興鄉村發展、促進產業投資、形成產業集聚、加速鄉村結構調整、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具有示范效應和重大意義,也對優化海南島區域清潔能源結構,促進海南自貿港經濟可持續發展,實現“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相比以往的大棚棚膜,光伏板可以根據蔬菜在不同時期所需的光照量,通過發電來補光,以滿足蔬菜生長期的光合作用需求,促進蔬菜良好生長。”蔡文發是這樣向記者概括農光互補蔬菜大棚的優勢,他認為,三峽崖州光伏項目可達到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節約不可再生化石資源的目的,將大大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同時還可節約大量的淡水資源,改善大氣環境。
“此外,三峽崖州光伏項目還可推動當地現代化農業發展,提供解決海南省蔬菜淡季產量低的探索經驗;并且對海南省新能源產業發展,當地振興鄉村發展、促進產業投資、形成產業聚集、推進綠色低碳轉型具有示范效應和重大意義。”
蔡文發表示,中國電建海南院將以“建清潔能源島,營造綠色環境,服務智慧海南”為使命,全力支持海南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建設,積極助力海南地方經濟可持續性發展和綠色低碳轉型。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