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勃自貿港 錦繡新海南
美麗海南
海南深入踐行“兩山”理念,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表率
厚植綠色本底
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版面截圖
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瓊島西北,北門江上。幾種小小的魚兒,讓一座大型水利工程——天角潭水利樞紐工程,專門為它們修建了一條“VIP通道”。沿著這條2.8公里的魚道,花鰻鱺、海南石鮒等魚類,可以一路洄游,找到自己的“回家路”。
山那邊,海南長臂猿群家族穿梭在雨林中,迎著朝陽開喉“歌唱”,在樹間覓食打鬧。在多方努力下,這一全球極稀有的靈長類動物,如今種群逐漸壯大,數量增至6群37只。
“海南要牢固樹立和全面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生態文明體制改革上先行一步,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作出表率。”“支持海南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鼓勵海南省走出一條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路子,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探索經驗。”2018年4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對海南提出了明確要求。
萬物有靈,保護有方。五年來,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海南,風景這邊獨好。
綠水青山景色新
作為中國第一批正式設立國家公園的省份之一,海南初步建立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成為全國首個完成自然資源確權登記的國家公園。
登記單元名稱: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所有權人:全民;所有者職責履行主體:自然資源部;登記單元總面積:42.685389萬公頃……翻開這本綠色封皮的“戶口簿”,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家底”及所有者、管理者、責任歸屬,一目了然。
“與國家公園相鄰,村里出了名,游客們來得多了,我們心里也高興。”黃棱珊生長在五指山水滿鄉毛納村,他和鄉親們自稱“公園人”。曾經,餓肚子是村民常有的辛酸記憶;如今,“茶葉飯”“旅游飯”“生態價”,這些新詞匯日漸融入他們的日常。
看見多遠的過去,才可能預見多遠的未來。
二十多年前,海南在全國第一個提出建設生態省,如今作為全國四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之一,有責任、有義務做出一些能夠在全國起到示范引領作用的工作。
這些工作,或宏大、或具體,被記錄在生態前行之路的日日夜夜中。
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王立成記得這樣一個日子。“去年2月23日,海南國際藍碳研究中心(藍碳中心)正式揭牌,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加掛上了藍碳中心的牌子,這對我們而言,是一件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事。”他感慨。
藍碳,即海洋碳匯。藍碳中心的設立,承擔著藍碳領域基礎和理論、推進藍碳增匯試點示范、藍碳公共政策集成創新等方面的研究任務。這是新領域,也是新起點。
中規院規劃設計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總建筑師孟寧,也記得一個日子。“今年2月28日,我們對博鰲東嶼島新聞中心綠色低碳改造工程告一段落。改造前,建筑年耗電量65萬千瓦時;改造后,建筑年耗電量可下降13萬千瓦時以上,同時年發電量可達55萬千瓦時,達到‘零能耗’建筑水平。”他提到。
孟寧所說的改造工程,屬于博鰲零碳示范區建設的內容之一。該示范區,是在我國通過更新改造實現的首個區域零碳試點項目,目前已完成第一階段建設任務,每年可實現減碳9055.8噸,占示范區碳排放的67.4%,預計到2024年實現零碳建設目標。這是新挑戰,也是新成就。
綠色發展闊步行
新的改變,源于行動,也源于持之以恒。
18,17,16,13,13,12——這組數字,分別對應的是2017年至2022年我省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值。對此,徐文帥并不陌生。作為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環境研究所所長,收集和分析大氣污染物數據,是他日常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
說得簡單些,就是“管天管空氣”,對空氣中的主要污染物追因溯源??諝饪床灰?、摸不著,如何追溯?
以廣受關注的PM2.5為例,“在2018年至2020年期間,我們進行PM2.5組分精細化觀測和大氣污染來源分析,做了第一輪PM2.5來源解析研究。”徐文帥和來自各領域的“大氣人”,都是我省優良空氣的守護者。
他們的工作,即是管控細化、精準治污的例證和縮影。當前,我省以科學研究成果為基礎和支撐,聚焦重點大氣污染源,靶向施治,開展精準、科學治污,打贏藍天保衛戰。
從天到地,從我到你,人人都能成為美麗海南的“守護者”——
環島旅游公路為紅樹林讓路、高速公路建設服從生態、水庫樹木防淹喬遷“新居”、近岸白化珊瑚重現斑斕、西部荒漠綠進沙退生機盎然、雨林深處海南長臂猿喜添“新丁”……
“前不久我們正式發布《全球長臂猿聯盟保護宣言》,致力于推進全球長臂猿保護聯盟建設,促進海南長臂猿及其他長臂猿保護的國際合作與交流常態化。”即使身在大洋彼岸,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存續委員會小猿組副主席、全球長臂猿聯盟國際籌建組聯合主席蘇珊·切妮依然牽掛著生活在雨林中的“猿朋友”。
從0到1,從無到有,每一步都能帶來嶄新的突破——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清潔能源島和清潔能源汽車推廣、禁塑、裝配式建筑、“六水共治”,再到“雙碳”方面的博鰲零碳示范區建設,我省推動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聚焦六大領域,持續滾動打造標志性工程。
發布全國首個國家公園GEP核算成果,13個“兩山”轉化項目先行先試,赤田水庫跨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創新試點,8個案例入選生態環境部制度創新成果推廣清單……
在海南,生態故事未完待續。
?。êD先請蠛??月12日訊)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
躋身首批5個國家公園行列
并成為全國首個
完成自然資源確權登記的國家公園
海南長臂猿的數量
由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之前的
4群27只
截至2022年8月增加到
6群37只
清潔能源裝機
比重和新能源汽車
保有量占比
遠超全國平均水平
在全國率先建成運行
新能源汽車充換電“一張網”
?率先在全省范圍內推行“禁塑”,重點行業場所生物降解塑料替代品占有率達
81.6%
?裝配式建筑面積在2018年起連續四年翻番的基礎上,去年占新建建筑面積比重超
60%
?“六水共治”取得階段性成效,地表水水質優良率達
94.9%
?博鰲零碳示范區啟動建設
責任編輯:吉訓偵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