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鄉村振興的源頭活水。
在海南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當下,如何激活引智聚才這一池活水,讓鄉村振興之路越走越有奔頭?對于這道考題,三亞市崖州區提供了一種解法——打造鄉村智囊團,促進專家服務基層常態化。
為此,當地于4月26日舉辦了四個南繁人才、數字生態農業人才、非遺文化人才、青年創新創業人才等“人才小院”揭牌儀式。四個“人才小院”囊括了當下及未來鄉村振興亟需的人才類別,卻也極具三亞崖州區特色。作為“南繁硅谷”所在地,三亞崖州區近年來匯聚了大量涉農科研人才,他們恰恰是鄉村振興迫切需要的人才。打造各具特色的“人才小院”,讓相關人才助力鄉村振興,正是盤活人才儲備“蓄水池”的有益探索。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三亞崖州區的“人才小院”里有著“大世界”,人才小院內設置有公共服務區、辦公服務區、種苗展示區、冷庫儲藏區、農業器具區、宣傳展示長廊等“五區一廊”,進一步提升南繁科研基地基礎服務能力。同時,通過開展研學科普、農民培訓、商貿會展、產品發布、田間直播等活動,小院將有效推動南繁科研成果就地轉化,推動當地現代農業提質增效。
自然,“人才小院”仍處于摸索前行階段,能否真正發揮點燃鄉村振興引智聚才“強引擎”效果,還有待時間檢驗,需要政府部門、科研機構、各類人才和鄉村凝聚合力,讓“人才小院”提供各鄉村在振興之路上真正需要的智慧和幫助,培養更多能帶領鄉村走好振興路的人才。
其實,自2018年海南自貿港啟動百萬人才進海南行動計劃以來,就不斷暢通體制機制,優化人才服務,堅持“引育留用”并舉,引進人才超過了50萬人,由此海南自貿港建設人才根基不斷夯實。在這些人才當中,各行各業的不乏中高端人才,能夠助力海南鄉村振興的人才更不在少數,海南各地更需要充分釋放這些人才的智慧能量,點燃鄉村振興引智聚才“強引擎”。
引“解渴之才”,精準把脈鄉村需求。眼下,除了三亞市天涯區探索的“人才小院”,一些市縣也在探索建設鄉村振興引智聚才的平臺,比如儋州市正在探索建立政府與高校及科研機構聯合推動地方產業和鄉村振興發展的聯動機制,不久前就舉辦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田間對話會”。盡管彼此形式不同,但都有著為鄉村振興打造引智聚才“強引擎”的意涵。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要書寫好鄉村全面振興這篇大文章,就必須匯聚各方之才、用足各才之能。因而,海南各市縣要充分發揮自貿港對人才的“磁吸效應”,不斷摸索創新盤活人才儲備“蓄水池”的形式,搭建更多諸如“人才小院”一樣的平臺,釋放各領域人才的智慧和力量,為鄉村振興不斷培養人才、培育希望,才能讓海南鄉村逐漸形成人才“千里馬”競相奔騰的壯麗新局面,在鄉村加快振興中助推海南自貿港不斷繁榮。(南海時評評論員 肖時平)
新海南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手機客戶端
南海網微信公眾號
南海網微博